春天来了
小蜜蜂也出来了
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观●点】李白当官和弃官都与天台山有关-天台县上海商会

【观●点】李白当官和弃官都与天台山有关-天台县上海商会

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意气风发的青年李白,怀着四方之志破刀屠神,仗剑出蜀,辞亲远游。那一年他25岁。年轻的李白无疑是幸运的。当他踌躇满志地走出四川,在第一站的江陵,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便遇见了三代国师、当时道教领袖司马承祯。两人年龄上虽然相差半百,但李白器宇轩昂的外表、大气磅礴的诗文,使爱才的司马承祯顿生好感。

加上李白绝无世俗之气,这也是司马承祯几十年所未见的。几番交谈之后,司马承祯便对李白啧啧称赞:“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九阳绝脉。成语“仙风道骨”即语出于此。这是道家对于一个人的最高褒奖了。这个褒奖来自权威的道教领袖,怎不令李白欢欣鼓舞?李白欣喜之余,当即写就《大鹏遇稀有鸟赋》以自勉。在赋中,他以大鹏自比,以稀有鸟比喻司马承祯,抒发了学道求仙、成就大业的远大志向。

这次会见,对李白一生影响极大。从此,两人成了忘年交,常有诗赋往来,共为“仙宗十友”之一。而司马承祯的隐居之地天台山,更是成为青年李白魂牵梦萦的圣山。年轻的热情,求仙的急切,以至于李白“龙楼凤阙不肯住八连杀伴奏,飞腾直欲天台去”。

开元十五年夏,李白在广陵稍作停留,旋即乘船南下,前往天台山。他走的是谢灵运开凿的道路,从始宁(今嵊州)出发,乘竹筏,溯流而上,经鉴湖、若耶溪、剡溪、灵溪、金溪,然后弃舟上岸游沃州、天姥山,再到石梁观飞瀑,在天台山北麓上华顶,又下山到了南麓国清寺。这便是李白的第一次天台山之旅。

他虽然造访司马承祯未果,但是收获颇丰,成果记录在诗歌《天台晓望》中:他见到了“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实现了“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的漫游目标;见证了“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的神奇景象;体验了“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的修道生活;滋长了“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的求仙愿景。只是这时的李白,对道教的追求,裹挟在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之中,绝少宗教色彩。

此后十多年,李白浊世沉贞观游龙浮太阳公主,并不得意。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秋天花圃的意思,四十二岁的李白又一次来到浙东天姥山,寻找在此修炼的高道吴筠。吴筠是司马承祯的同门师弟,他诗人出身灌云房产网,与李白心气相通,冉少平惺惺相惜。这一年,吴筠借进京为唐玄宗说道之际,向玄宗推荐了李白。李白就此开始了在翰林院上班的日子。

可是,豪迈的李白岂能与庸俗的长安兼容?他不是奴颜婢膝的政客宁宇盒饭,而玄宗要的不过是一个粉饰天下的工具。没有多久,作为御用文人的李白,便把皇帝身边的人得罪得差不多了。天宝三载,玄宗以李白“非廊庙之器”为名,赐金放还。这样,李白由布衣而入卿相的理想彻底破灭了。

再入长安的从政失败,对李白的打击太大了。现实理想破灭之后异界极品纨绔,他只好寄情山水和神仙世界。就在走出长安的那年秋天,他在山东正式加入了道门。只是,接受了道箓的道士李白,对道教的热情并没有提高,内心的煎熬也没有减弱。

在这样无法排遣的纠结之中,李白又想到了曾经的精神圣山——天台山。他要借第二次天台山之行,一吐郁积在心的愤懑之气。临出发时,山东诸友为他饯行,李白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豺狼末日,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质疑,以及内心的愤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秋天,李白到达会稽,与好友元丹丘会合,一起凭吊了已经仙逝的老友贺知章。那年冬天,他同友人乘舟南行,经过宁海,登上了天台山悦驾网。在华顶之上,他又一次远眺沧海,浮想翩翩。山顶的彻骨寒风,使他彻底地清醒了,他写下了《登高丘而望远》。

在诗中,他说,眼前看到的,只是六鳌如霜的白骨,海上三神山早已不知踪影;他说,银台金阙的神话只在梦中王华平,就连秦皇汉武也没有成仙,不然,他们为什么死后连自己的陵墓都保护不了?他说,唐玄宗一面穷兵黩武,滥事征伐,一面又妄想长生不死,成仙成佛,这岂不荒谬!

从对神仙世界的质疑,到对当权者的辛辣批判,李白并没有被现实打倒,而是以一个最彻底的决裂者形象站立起来了。天台山,还是那座天台山。只是二十年前的李白,憧憬着自己的理想yy书屋,沉湎于迷幻的宗教,所见之山是仙山;二十年后,李白的政治理想破灭了,现实的残酷洗礼使他迷途知返,原来仙山是这般。


而李白,却不再是原来的李白。他在浪漫、傲岸、飘逸之外,多了一份深深的沉郁。他走出了自己,成就了伟大的李白。李白与天台山,是天台山启示了李白拥抱这分钟,还是李白启示了天台山?



本文原题为《“仙风道骨”与李白的天台山情结》。
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除原创文章外,《天台县上海商会》转载时均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及出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微信后台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表示感谢!
聚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