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小蜜蜂也出来了
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

可瑞康羊奶粉【行游天台】“诗路”天台的N种行游方式-天台山旅游

【行游天台】“诗路”天台的N种行游方式-天台山旅游

“诗路”天台的N种行游方式
天台山算得上是唐朝的“网红”行游目的地了海蛎子汤。尤其是李白、杜甫、孟浩然等大诗人,更是呼朋引伴,把天台山作为理想的诗与远方,一路吟咏,形成了旖旎的“诗路”——“浙东唐诗之路”。

王哲人/摄
那么,当时诗人们是以怎样的目的、怎样的方式来到天台山的?窃以为,大致有以下几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的境遇总是不能事事圆满lozio。在人生得意或失意时,总想有一处心灵栖息地可以任由放纵。此理古今皆同。天台山,便是唐朝诗人的心灵栖息地。
从诗人境遇看:
天台山是得意壮游
失意治愈的心灵栖息地
1.得意壮游
杜甫的《壮游》,以自传的形式描述了年轻时畅游台越的情景。李白的《送纪秀才游越》,则将一位年轻才子的胸襟抱负直白呈现:“海水不满眼,观涛难称心。即知蓬莱石,却是巨鳌簪。”在《天台晓望》中,李白更是以一种气吞山河的气概韦君梓,描述了自己年轻时壮游天台的情景:“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任华《寄李白》写道:“余爱此两句:登天台,望渤海,云垂大鹏飞罗维纳犬,山压巨鳌背,斯言亦好在。”贯休《送友人及第后归台州》:“得桂为边辟为妻不贤,翩翩颇合宜。嫖姚留不住,昼锦已归迟。岛侧花藏虎,湖心浪撼棋。终期华顶下,共礼渌身师。”则细腻刻画了一位及第才子衣锦还乡的迫切心情和对天台山的虔诚之心。
2.失意治愈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读书人历来首先将理想抱负寄托于朝堂。然而,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让一些人抱负难展。天台山,便是诗人失意“治愈”的理想地。
人到中年的孟浩然,第一次去长安求官,面见皇帝时一句不合时宜的话语,断送了仕途前程。从此浪迹林泉,久居天台。佛宗道源的天台山,让诗人的心平复宁静可瑞康羊奶粉。《游精思·题观主山房》是他最真实的心理写照:“误入桃源里,初怜竹径深。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寻。舞鹤过闲砌,飞猿啸密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双面少女。”
李白也是。他被“赐金还山”后,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还处于无奈与悲愤的矛盾纠结中:“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如此孤傲的一个人,竟然在重游天台,经过这座圣山的洗礼后写下:“我来正当重九后,笑把烟霞俱抖擞。明朝拂袖出紫微,壁上龙蛇空自走。”(《琼台》),那种洒脱,无人能比。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语出《孟子·尽心上·忘势》),是儒家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与道家豁达态度和出世境界的结合。能够“兼济天下”自然是最好。但是,失去这个平台,“独善其身”也需要去处。天台山,便是首选地。
从文人抱负看:
达则赴任必游
穷则退而隐修
1.赴任必游
唐诗中,有许多送友人赴任的诗。这些赴任目的地或为台州郡治,或为可经过台越的南方,即使绕道,这些春风得意的人们也以行游天台山为盼、为乐。
孙逖的《送杨法曹按括州》:“东海天台山,南方缙云驿……傥寻琪树人,为报长相忆变形计崔晋。”是前往括州(今丽水)赴任的杨法曹,期盼行游东海天台山。
孙逖《送周判官往台州》:“吾宗长作赋,登陆访天台……日暮东郊别,真情去不回。” 武元衡《送吴侍御司马赴台州》:“卢耽佐郡遥,川陆共迢迢……余有灵山梦,前君到石桥。”长孙佐辅《闻韦驸马使君迁拜台州》:“终期促孤棹,暂访天台幽。”都展现了台州赴任官员,期盼畅游天台的心境。
2.退而隐修
宋白玉蟾《天台山赋》有云:“吟李白天台之诗,赓张祜天台之篇黄亚虎。”李白和张祜杰克森胡,都是失去政治平台后,隐修于天台山的。
李白《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楚臣伤江枫,谢客拾海月……华顶窥绝溟,蓬壶望超忽。不知青春度,但怪绿芳歇。空持钓鳌心末代皇孙,从此谢魏阙。”借景寄情,抒发自己理想破灭,从此只有来到天台这样的幽隐之地修仙一条道了。据说当年李白追随司马承祯隐修天台多时。如今,华顶山还留有太白读书堂遗迹。张祜《酬答柳宗言秀才见赠》:“南下天台厌绝冥,五湖波上泛如萍……任子偶垂沧海钓,戴逵虚认少微星。”也表达了相同的心境。
能与李白之诗相提并论,可见张祜不简单。张祜字承吉,唐代清河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长庆中,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亲自起草奏章荐举张祜。皇上于是把元稹召来,问他张祜的诗写得好不好。相传与令狐楚有嫌隙的元稹向皇上进了谗言。因此,张祜寂寞归乡。
入朝堂的不得志,却成就了张祜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同时,也成就了张祜与天台山的情缘。
《忆游天台寄道流》《寄王尊师》《 酬答柳宗言秀才见赠》等,最为有名的当属《游天台山》了,在这首五言长诗中,张祜将天台山的胜景、人文一网打尽。可以说,阅一文而知天台。
从目的地吸引物看:
或访仙修真
或礼佛禅修
或揽胜探幽
1.访仙修真
孙绰在《游天台山赋》中说:“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这里自古就是仙道聚集的地方商委红肠。从远古的黄帝祭天到王乔升仙传说,再到葛玄、魏夫人等历代高道在天台修炼创派,崇道的唐朝,天台山更是备受青睐。
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许浑《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来往天台天姥间,欲求真诀驻衰颜。……可知刘阮逢人处,行尽深山又是山。”还有朱庆馀《 送虚上人游天台》:“石桥隐深树,朱阙见晴天。好是修行处,师当住几年。”唐诗里,太多天台访仙求仙的诗篇。
而修真最有代表性的是司马承祯《山居洗心》:“不践名利道,始觉尘土腥。不味稻粱食,始觉神骨清……若有出俗志,不贪英雄名。傲然脱冠绶,改换人间情……”还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七夕》一诗中描写了在天台山修道的境况:“四海孤游一野人,两壶霜雪足精神。野人本是天台客,石桥南畔有旧宅。”皎然的《饮茶歌送郑容》:“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名藏仙府世空知,骨化云宫人不识。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将饮茶与修仙融合在一起,使普通的茶饮成了“仙茗”。
2.礼佛禅修
自东晋昙猷来天台山,建起方广、万年等寺院后,天台山陆续迎来许多高僧。及至陈隋之际的天台宗诞生,天台山便是佛教圣地,引来僧俗争相朝拜。
在唐诗中,虽然礼佛的诗篇数量不及访仙修仙的多。但诗文质量绝不低。释无可《禅林寺》:“台山朝佛陇,胜地绝埃氛。冷色石桥月,素光华顶云。远泉和雪溜,幽磬带松闻。终断游方念,炉香继此焚。”贯休《送僧归天台寺》:“天台四绝寺,归去见师真。”李白《咏方广诗》:“圣寺闲栖睡眼醒,此时何处最幽清?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都是礼佛禅修的佳作。、
3.揽胜探幽
《游天台山赋》以“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形容天台山盛景,对于唐朝诗人来说,单纯的揽胜,也是吸引人的。
陆龟蒙《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峰带楼台天外立,明河色近罘罳湿。松间石上定僧寒,半夜楢溪水声急。”犹如一幅浓淡交融的水墨画,令人回味。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节选):“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五峰转月色,林志忆百里行松声。灵溪咨沿越,华顶殊超忽。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眷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都将天台各胜迹特色展示无遗。
王绩《策杖寻隐士》:“策杖寻隐士,行行路渐赊叶德中。石梁横涧断,土室映山斜。”刘长卿《寻张逸人山居》:“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还有李商隐《访隐》、高骈《访隐者不遇》等等,则是为了寻隐探幽而作。
从诗人们的行游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这条独特的“诗路”,诗人们的目的是如此清晰、直接。天台山是当之无愧的“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是唐朝文人的心灵家园,真正的诗与远方!

王哲人/摄
END
信息来源:天台广播电视台
投稿邮箱:ttslywx@163.com
聚合内容